多课目高强度!炮兵群西北戈壁实弹射击演练震撼现场
茫茫戈壁,炮声震天,一道道火舌划破天际,精准命中目标。
西北戈壁深处,一场多课目、高强度的炮兵群实弹射击演练正在紧张进行。炮弹呼啸着划破长空,精准命中目标,巨大的爆炸声在荒芜的戈壁上回荡。
在演练中,炮兵分队七次转移阵地,采取单炮射击和集火射击等多种方式,检验了各型火炮利用多弹种对多类目标精确打击的毁伤效果。
01 复杂环境:练兵大漠戈壁
西北戈壁的恶劣自然环境成为检验部队作战能力的天然练兵场。
近年来,多支陆军部队从沿海、平原千里机动,在这片陌生地域展开全员全装多课目综合演练。
第74集团军某旅炮兵分队日前从岭南沿海千里机动至大漠戈壁,在陌生地域展开综合演练,检验部队在复杂环境下的综合打击能力。
茫茫戈壁并非一成不变的训练背景。气候复杂多变,特别是风速不定,给实弹射击带来严峻挑战。
在一次实弹战术演练中,由于气候条件影响,首轮打击只命中目标边缘。阵地指挥员果断更新射击条件,瞄准手快速修正偏差,第二轮打击才成功命中靶心。
02 实战练兵:险境危局逼真
演练全程不设预定脚本,完全依托战场实时态势导调,打破了以往按预案演练的模式。
部队在抵达演练区域后,首先完成了长达近百公里的战场机动。在机动途中,导调组临机设置了多种特情。
参加演练的官兵们必须迅速通过“敌”炮火封锁区和染毒地带。
“遭遇突发敌情,我们往往只有几十秒的反应时间,”第74集团军某旅杨志辉表示,“我们必须在保证完成射击任务的同时,实时研判阵地暴露风险和注重转移过程中的突发情况。”
03 火力打击:多元精准毁伤
炮兵火力打击展现出多元化和精准化的特点。
在新疆军区某火力部队组织的实弹射击战术演练中,侦察分队率先前出,利用无人机、雷达、光学观测设备等多种手段对远距离外的模拟目标区域实施多维侦察。
这些目标信息被实时回传至指挥所。各席位参谋人员快速进行情报融合处理,在地形、气象分队提供详尽的地形数据与气象修正参数后,火控系统迅速完成诸元解算,生成射击方案。
首轮火力打击旨在对模拟“敌”指挥所、装甲集群集结地等面状目标实施覆盖性打击。
射击完成后,前方侦察力量立即进行毁伤效果评估,并将结果数据传回指挥所。
04 快打快撤:战场生存之道
现代炮兵战术强调“快打快撤”,避免阵地暴露后遭敌方反击。
在第71集团军某旅的实弹射击考核中,首轮火力打击完成后,考核组突然传来炮阵地暴露的指令,各炮班迅速撤出炮位,向预备阵地机动转移。
这种快速反应能力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尤为重要。
“此次实弹射击考核全程不设预案、临机出题,将敌情设真设险,将课目训严训实,强化火力分队快速反应能力。”第71集团军某旅探索出一条自行火炮战斗准备快、兵力机动快、火力反应快、战斗保障快的途径和方法。
05 跨昼夜演练:全天候作战能力
炮兵部队不再满足于昼间良好气象条件下的训练,而是向着全天候、全时辰作战能力迈进。
在西北戈壁,高炮分队开展跨昼夜实弹射击演练,夜幕降临后,演练仍在继续。
在照明弹的微光下,官兵利用夜间瞄准镜,采取齐射、速射、急速射等多种方式,向目标区域进行火力覆盖。
夜间的演练增加了难度。部队利用微光与热成像设备,在能见度极低的条件下,再次完成阵地转移、快打快撤等课目。
06 体系融合:立体协同作战
现代炮兵作战已不再是单一兵种的战斗,而是多兵种体系融合的立体协同作战。
在演练进入综合检验阶段,导演部设置了更为复杂的“敌情”:多个目标点同时出现,且性质各异,有时限要求。
指挥所必须高效分配火力,指挥不同火炮对不同目标实施同步打击。各炮在统一指挥下,独立完成从接收指令到完成射击的全流程。
防空火力的融入更是让演练场变成了立体战场。当“敌”模拟武装直升机采取超低空贴地的飞行方式向阵地扑来,高炮分队迅速响应,准确接受指令,编织防空火力网,对来袭目标进行拦截。
同时,地空导弹阵地迅速吊装弹药,通过雷达侦察预警网提供的空情信息也做好了发射前准备。
“我们随时对防空火力空缺进行补位,织密远、中、近立体防空网,提升野战防空能力。”一位团队领导介绍。
戈壁滩上采集的装备和人员极限性能数据,为实战化运用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这些宝贵的信息将成为部队在高寒山地、沙漠戈壁等特殊地形条件下提升全域作战能力的关键。
炮弹呼啸而过留下的弹道,最终化为指挥中心屏幕上的精准数据,折射出中国炮兵部队正朝着精准化、高效化、体系化的方向稳步迈进。
|
|